红河州人大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代表风采 > 正文

州人大代表杨小龙:赤子归乡擎旗领航 数智赋能产业腾飞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3日14时57分  作者:李梅  来源:金平县金水河镇人大主席团  编辑:管理员  阅读次数:575

州人大代表、金平县金水河镇曼棚新寨村“领头雁”杨小龙2021年响应“家乡人才回引”号召毅然返乡,他以党建为舵、创新为帆,以“三大经济”为重要抓手,在边疆村寨书写了履职担当、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1杨小龙组织党员干部探讨村庄建设、村集体经济发展事宜.jpg 

杨小龙组织党员干部探讨村庄建设、村集体经济发展事宜

 

深挖资源禀赋  激活“资源经济”新动能

杨小龙深知曼棚新寨村丰富的自然与民族文化资源是发展根基。他融合党建与数字经济,创新“党支部+”模式,整合资金搭建村级电商平台,采用“党支部+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确保开发成果惠及村民(合作社7%利润归集体),为资源组织化开发奠定基础。他创造性实践“人大代表+直播基地+供应链+网红带货”模式,发挥代表优势,整合供应链,将苗绣、民族文创、野生蜂蜜、高原水果等资源通过直播间推向全国。他率先垂范开展田间直播,讲述产品背后的乡土故事。依托“党建+”,他大力培育“乡土网红”,5人发展到389人的矩阵,用乡音乡情推销产品、传播文化、促进经济发展。

2杨小龙与村民探讨苗绣产业发展.jpg 

杨小龙与村民探讨苗绣产业发展

 

借势云端窗口  拓展“口岸经济”新内涵

杨小龙将互联网视为新时代“云端口岸”。他利用直播电商跨地域、强辐射特性,为本地产品开辟“数字口岸”。直播带货使特色产品突破地域限制,“飞”出大山直达千家万户,打造永不落幕的“云上展销会”。直播间不仅卖产品,更展示苗寨风光与民族风情,成为吸引关注和游客的“金字招牌”,带动乡村旅游发展,构建无形“数字通道”引入消费力与投资力。同时,他推动构建高效“数字供应链”,利用平台数据反馈指导按需生产、提升品质、统一标准、优化物流,提升“云端口岸”贸易效率。直播带货成为主渠道和展示边疆特色的“数字窗口”,线上线下融合新业态赋予“口岸经济”数字时代新内涵。

3杨小龙开展直播培训.jpg 

杨小龙开展直播培训

 

构筑数智高地  打造“园区经济”新形态

杨小龙将直播基地与电商生态视为新型“云端产业园区”。他推动建设的村级电商直播基地,集展示、销售、培训、仓储物流于一体,成为汇聚产业要素、孵化创新的核心载体,连接广阔市场。以基地为核心,吸引了农产品加工、包装设计、物流配送、内容创作等业态在本地或云端聚集。“乡土网红”培育计划系统培养了懂技术、善经营、会推广的本土数字化人才队伍,是园区持续发展的核心动能,389名“乡土网红”形成了“数字内容创作与营销”小微产业集群。同时,利用电商数据驱动产业升级,分析趋势指导优化种植、提升品质、开发新品,推动农业向市场导向型、数据驱动型转变。构建了以直播电商为核心、多业态协同的“云端产业生态圈”,打破空间限制汇聚要素,形成规模效应与创新活力,成为乡村“园区经济”创新典范。

履职为民铸魂  夯实产业发展根基

杨小龙始终秉持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初心。他坚持党建引领,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凝聚发展合力,“党支部+”模式确保成果共享。心系“一老一小”,精心组织敬老活动、健康检查等,每月走访全村15户老人;设立“星期六作业辅导日”关爱留守儿童,让村民安心投身产业发展。发挥代表桥梁作用,通过评选“最美”典型、深入走访、化身“法律明白人”调解矛盾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政策、化解纠纷,营造文明和谐氛围,为产业发展筑牢根基。

杨小龙代表依托特色资源禀赋、拥抱数字时代机遇、探索创新农村经济发展新模式,以“三大经济”为指引,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路径,深刻彰显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优越性,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云南新篇章。

(金平县金水河镇人大主席团  李梅)

相关阅读:
红河州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主办
滇ICP备11002010号   电话:0873-3720216
滇公网安备 53250302000185号   您是第49989176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