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西县人大:“1234”举措推动学习贯彻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精神走深走实
泸西县人大常委会在深入学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紧扣中心大局,以“1234”工作举措,推动学习贯彻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精神走深走实,促进泸西人大工作见行见效。
专题学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精神
“1”即:围绕一个中心,在主动服务中彰显人大担当。坚持监督和支持有机统一,紧跟县委决策,紧扣全县工作中心大局,把县委决策部署、政府着力推进、群众普遍关心的重点项目和重要工作,如工业强县、产业转型升级、高标准农田和水利重点项目、生态环境保护、财政预决算、教育、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五五”规划编制等作为2025年监督重点,综合运用法定监督方式,深入调查研究,提升监督刚性,推动“一府一委两院”切实履行好职责,抓好各项工作落实,把人大“监督效能”转化为“发展动能”,在聚焦中心大局主动服务中体现人大担当,保证人大工作始终与县委同向、与政府同力、与人民同心、与发展同步。
“双联系”“双家访”贴近群众吸纳民意
“2”即:深化“双联系”“双家访”工作,在民呼我应中彰显人大力量。把加强代表与选民的联系、积极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怨”问题作为工作着力点,进一步深化“双联系”“双家访”工作,加强常委会组成人员“家访”人大代表和人大代表“家访”选民的“双家访”工作力度,用好人大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丰富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推动组成人员和代表更加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把工作制度变成实际行动,让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作用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吸纳民意、汇聚民智、为民解忧,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让全过程人民民主落地有声。
服务推动重点项目建设
“3”即:健全三项机制,在工作推动中彰显人大之为。一是健全监督创新机制。探索建立人大财经监督与审计监督贯通联系机制、人大工作监督与检察院法律监督联动工作机制、人大常委会任命人员履职承诺跟踪监督工作机制,实施好清单式监督、介入式监督、问效式监督,进一步延伸监督触角,拓展监督广度,凝聚监督合力,提升监督力度。二是健全服务重点项目机制。按照县委安排,针对服务的泸西抽水蓄能电站、弥泸灌区泸西灌片、风电建设等重点项目,健全工作协调服务机制,明确人员工作职责,促进服务的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三是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机关干部严格上下班纪律、请销假、“八小时外”监督等机关管理工作制度,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不断提升新时代人大工作履职能力,确保人大整体工作取得新提升。
“4”即:实现四个提升,在为民尽责中凝聚人大力量。一是提升自身建设成效。围绕“四个机关”定位和要求,开展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挺膺担当、主动作为”学习讨论、博识讲堂等活动,着力加强党的建设,深化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弘扬真抓实干优良作风,推动机关政治、思想、作风、能力等建设实现新提升。二是提升代表履职成效。强化代表履职责任,持续拓展“代表+”工作机制,创新代表工作新方法,拓展代表履职新路径,切实发挥好代表作用,在反映一批群众意见建议、解决一批群众困难问题上展现新担当。三是提升工作监督成效。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新方法,运用好监督工作新机制,探索实施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等监督方式,加强清单式、介入式、问效式监督,打好监督“组合拳”,在“一府一委两院”工作监督上取得新成效。四是提升人大宣传成效。加强人大制度、人大创新实践和代表履职成效宣传,展示工作实践中的成功经验、有效做法,深度讲好代表故事,传递好人大声音,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加深入人心,推动人大宣传迈上新台阶。
(泸西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郭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