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人大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调查研究 > 正文

西双版纳州旅游产业情况考察报告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11日11时00分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超级管理  阅读次数:12538
分享到:

孙广益

今年6月30日,在全州旅游产业发展现场推进会上,州委姚国华书记提出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指导,按照“融入滇中、联动南北、开放发展”的工作要求,围绕“整体谋划、补齐短板、突出特色、全域发展”的工作思路,全方位、整体化推动我州旅游业转型升级。州人大常委会围绕中心、主动作为,同步开展了对州旅发委的工作评议,旨在监督、指导旅游主管部门查找问题、切实整改,补齐短板、发力奋进,推动全州旅游产业加快发展。针对工作评议中提出的旅游规划不够完善、旅游产品开发不足、招商引资亟待加强等问题,州人大常委会于11 月初组织相关部门人员赴旅游产业发展如火如荼的西双版纳州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学习考察,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考察学习的基本情况

  州人大常委会普绍忠主任对此次学习考察活动极为重视,行前,多次专题听取情况汇报,对考察方案中涉及的线路、项目、时限等内容提出明确具体的修改意见和要求。为使本次考察活动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不仅通过学习考察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更能通过相互比较找出自身短板,发现自身优势,普绍忠主任还亲自率考察组成员赴石屏县龙韵养生谷对本土生态旅游项目进行了调研,随后又指派孙广益副主任带队,继续赴西双版纳州进行实地考察。考察组先后到景洪市告庄西双景内的“一江两门九塔十二寨”、万达西双版纳国际度假区内的主题公园、万达广场、高端酒店群、傣秀剧院、旅游新城等景区景点进行了实地考察,并观看了《蝴蝶之梦》《傣秀》两台精品文化旅游节目,体验了万达水陆主题乐园部分娱乐项目。期间,考察组成员与当地人大及旅游主管部门相关人员进行了热情真诚的互动交流,听取了详实细致的情况介绍。考察结束返程途中,孙广益副主任专门召集考察组成员进行了座谈交流,大家结合此行所见所闻和各自所在部门、县市实际踊跃发言,讲感受、谈体会、提建议。大家普遍认为,在州委、州政府全面实施旅游强州战略,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之际,州人大常委会组织相关部门和县市人大赴旅游发达地区进行学习考察非常必要、非常及时。西双版纳州在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新特旅游项目开发,特别是招大商、引大资,以大项目支撑大旅游,以大旅游带动大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效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通过学习考察,使大家开阔了视野,启发了思路,使人大部门进一步明确了监督职责,旅发部门进一步明确了整改方向,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加快我州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大家表示,将把本次考察中学到的先进经验带回去,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加以认真思考,为推动我州旅游产业加快发展献计出力。

  二、西双版纳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主要经验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成立于1953年1月23日,是云南省第一个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地处中国西部最南端,全州国土面积1.91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6万人,是联合国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圈成员,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也是云南省唯一具有水、陆、空国际口岸的州市,更是中国连接东南亚的重要通道。作为国内旅游率先发展的地区,西双版纳依托丰富的生物资源,浓郁的民俗风情,独特的区位优势,经过30多年的努力,使“热带雨林、避寒胜地、和谐家园、神秘风情”的特色得以彰显和强化,成功打造出“西双版纳”这一在全国乃至世界都享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优秀旅游品牌。“十二五”期间,全州接待国内外游客先后跨上1000万人次和2000万人次的大台阶,从853.14万人次增加到2001.4万人次、年均增长18.6%;旅游综合收入先后跨上100亿元和200亿元的大台阶,由80.33亿元增加到286.7亿元,年均增长29%。位居全省第四位,仅次于昆明、丽江和大理。旅游业已成为西双版纳州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活力最强的新兴产业和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实现了从“兴州产业型”向“强州产业型”的转变,在拉动消费、解决就业、促进开放、消除贫困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正在成为云南旅游的支撑极。

  通过学习考察,我们认为西双版纳州旅游产业之所以发展迅猛、成绩骄人的主要原因,除了历届州委、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外,与其长期以来坚持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战略,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重大旅游项目协调推进力度,围绕“吃、住、行、游、购、娱”传统旅游六要素,不断提升和改造旅游服务配套设施,持续增强自身吸引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坚持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

  “十二五”期间,西双版纳州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行业自律”的原则,通过招大商、引大资等方式,使全州旅游重大项目累计投资达300亿元以上。先后实施了万达国际旅游度假区、世纪金源度假山庄、西双十二城等旅游项目,建成了万达水乐园、陆乐园等一批高水准的新景区,推出了傣秀、巨型超大银幕(IMAX)电影城、水舞源等一批优秀的文化旅游产品,建成了告庄西双景、傣江南、傣泐金湾等一批民族特色浓郁的旅游中心商务区(CBD),引进了喜来登、希尔顿、洲际等一批国际知名酒店管理品牌。植物园、野象谷、望天树等一批景点景区得以提升改造,其中植物园成功创建为5A级景区。一个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商务会展、避寒旅居、康体养生为一体的现代旅游体系初具规模。2015年,全州旅游产业影响、带动和促进的行业达60多个,旅游消费对住宿业的贡献率超过90%,对民航的贡献率超过80%,对餐饮零售业的贡献率超过40%。全州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4万人,间接从业人员超过18万人,旅游产业对全州服务业的经济贡献超过150亿元。尤其是在旅游业的带动下,工艺美术业的增加值达到13亿元,成为西双版纳州工业增加值最高的行业,形成了旅游产业 “一业兴、百业旺”的良好局面,呈现出全域旅游的雏形。

  (二)高度重视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不断优化旅游要素配置

  首先是注重加快旅游交通设施建设,在“行”字上做文章。西双版纳州委、州政府近年来不断加大旅游交通建设力度,在昆曼国际大通道建成通车、西双版纳国际机场改扩建完成和澜沧江航运能力进一步提升的基础上,不断改善西双版纳通向国内外的大交通和州内各旅游景区道路通达性条件,不断拓展航空旅游线路。“十二五”期间,西双版纳州开通的国内外(地区)的直飞航线从“十一五”时期的9条增加到31条,西双版纳国际机场进出港年吞吐旅客达400万人次。

  其次是注重加强精品景区和景点建设,在“游”字上做文章。如近年来,通过加快传统旅游景区提升改造进程,使中科院热带植物园成功创建为5A级景区,野象谷、森林公园、望天树、曼听公园、茶马古道等一批景区也相继完成提升改造,正向创建5A级景区迈进。同时,注重打造新的景点景区,如告庄西双景、万达国际旅游度假区等一批城市旅游综合体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吸引了大批外地游客纷沓而至,形成了全新的旅游亮点和消费热点。

  第三是注重加强高端酒店和精品客栈建设,在“住”字上做文章。如景洪市先后建成世纪金源、皇冠假日、喜来登、万达文华等一批高星级度假酒店,与告庄西双景内上百家各具特色的精品客栈形成相互映衬、互为补充的酒店住宿新格局,满足了不同层次游客多样化住宿需求,正是住宿条件的不断改善,使西双版纳每逢节假日便呈现出酒店爆满的盛况。

第四是注重发掘民族特色餐饮文化,在“吃”字上做文章。西双版纳饮食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同时深受东南亚美食的影响。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很多食材、配料、做法独具特色。近年来,经过专家的收集、整理,开发出布朗族菜、哈尼族菜等一批色、香、味俱全的少数民族经典菜肴,成为吸引游客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五是注重开发民族特色旅游商品,在“购”字上做文章。西双版纳充分发挥地缘、生态优势,打好“边境、生态、绿色”三张牌,大力开发普洱茶、红木、玉器、珠宝、石斛、傣族织锦和民族服饰等一批特色旅游商品,深受旅游者的青睐。

  第六是注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在“娱”字上做文章。当地党委政府通过大力挖掘普洱茶文化、贝叶文化、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和民族民俗文化,不断丰富文化内涵;通过举办了“泼水节”、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文化艺术节,推出万达水乐园、陆公园、傣秀、水舞源等一批优秀文化旅游产品,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逐步形成了颇具民族特色又充满现代气息的娱乐氛围,成为游客到当地旅游必不可少的娱乐体验。

  (三)高度重视品牌宣传营销,不断增强影响力和吸引力

  西双版纳高度重视“热带雨林,避寒胜地,和谐家园,神秘风情”这一旅游品牌形象的宣传营销工作,通过加强与央视、云南卫视、旅游卫视、中国旅游报、意大利“CINA杂志”等多家国内外新闻媒体合作,做足“热、傣、水、边”和“三个好地方”两篇大文章,旅游品牌影响力得到巩固提升。同时,在北京、上海、香港、老挝、泰国、美国等国内外主要客源地设立了50个旅游营销中心,积极利用微博、微信、门户网站等信息化新媒体,大力开展西双版纳旅游形象宣传和旅游产品线路推介,形成了“多渠道、多手段、广覆盖、常态化”的宣传营销态势,使“西双版纳”这个品牌焕发出了新的魅力。近年来,相继被国家列为跨境旅游合作区,被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列为 “旅游可持续发展观测点”,被《纽约时报》评为“全球最值得去的旅游目的地之一”,连续三年登上携程网“最佳国内旅游景区”榜单,成功创建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等,西双版纳对游客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三、加快我州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几点建议

  近些年来,在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红河旅游产业进入了加快发展时期。“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旅游固定资产投资313亿元,年均增长13.4%;旅游增加值年均增长率达22.05%。从旅游收入、接待人数和旅游经济总量来看,我州已进入全省旅游大州行列,但与省内西双版纳、大理、丽江等州市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要真正实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完成从旅游大州向旅游强州的转变,仍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努力。

  (一)要把“整体谋划,高位推动”作为推动红河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先决条件

  从国家层面看,近年来,正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旅游业才会逐步全面融入国家战略体系,走向国民经济建设的前沿,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从省级层面看,正是在省委、省政府的高位推动下,全省旅游业才会在总体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呈现出逆市上扬的态势,成为全省发展速度最快的特色优势产业。从我州实际看,正是因为州县(市)党政一把手亲自谋划旅游产业、亲自推动旅游项目,才会使我州从2013年至2015年连续三年实现接待旅游人次、旅游总收入、旅游增加值的两位数增长,使我州迈入全省旅游大州行列。因此,我州要实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完成从旅游大州向旅游强州的转变,先决条件就要从整体上进行谋划,从高位上进行推动。当前,首先就要从全域旅游的高度重新思考与谋划旅游业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创新思维、主动作为,加快编制《红河州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其次,应根据我省新近出台的《云南省旅游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即将出台的首部纳入国家重点专项规划的《“十三五”全国旅游业发展规划》,继续修编完善《红河旅游“十三五”规划》以及《红河州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滇越铁路“米轨时光”精品旅游线路专项规划》等专项规划。第三,要以全州旅游产业发展现场推进会的召开为契机,高位推动《红河州“十三五”旅游规划》以及红河州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三年(2016-2018年)行动计划的贯彻落实。

  (二)要把“补齐短板,夯实基础”作为推动红河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尽管我州旅游产业经过多年的培育,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仍面临诸多问题和短板,主要表现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六要素还不够完善。因此,应学习借鉴西双版纳的经验,从完善旅游六要素入手,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吃”的方面,要深入挖掘红河特色餐饮文化,合理规划建设一批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餐饮美食街区,评选打造出一批红河名特小吃和美食,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如建水县通过组织编撰《食在建水》一书,成功开发出气锅宴、豆腐宴、草芽宴、山珍宴等十大名宴,评选出十大名厨以及十大名店等当地饮食文化代表。同时,还倾情打造出荟萃当地特色风味小吃的美食一条街,成为吸引本地市民及外来游客的“美食天堂”;“住”的方面,要积极引进国际知名品牌酒店企业加快高端酒店建设,改变我州尚无国际知名品牌酒店的窘况。同时,打造一批精品客栈和家庭旅馆,形成高中低档互为补充的住宿格局,让游客住得下、住得久;“行”的方面,要按照“城市通轨道,南北通航空,县县通高速”的目标,加快推进红河蒙自机场、元阳哈尼梯田机场以及弥勒、建水等通用机场建设,从根本上改变我州尚未通航的状况,方便国内外游客长途旅行。同时,积极发展旅游公共交通,逐步实现公交车直达主要景区和旅游项目地,为自助游客提供方便;“游”的方面,要以哈尼梯田景区、建水古城景区以及红河水乡、弥勒“东风韵”等项目为重点,打造一批精品景区景点,让游客游得开心,玩得尽兴。“购”的方面,要以建水紫陶、个旧锡工艺品、民族刺绣等特色旅游商品、纪念品为重点,打造一批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旅游商品品牌,努力把小商品做成大产业,有效拉动旅游消费;“娱”的方面,要以哈尼长街宴、孔子文化节、阿细跳月节等节庆活动为重点,培育一批的参与性、互动性和体验性都较强的国际、国内知名品牌,让娱乐本身就成为旅游目的之一。此外,还应按照“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原则,规划建设一批红河州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厕所等设施,完善旅游配套服务功能。

  (三)要把“招商引资,项目带动”作为推动红河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首先要树立抓项目就是抓产业,抓产业就是抓发展的理念,继续实施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战略,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其次,要学习借鉴西双版纳通过引进万达集团,开发大型旅游项目,实现二次创业,再造辉煌的经验,主动招商引资,千方百计把国内外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大财团、大旅行社引进来。同时,要支持引导州内国有、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旅游投资开发,做大做强旅游市场主体。第三,要围绕旅游总体规划,强化区域布局,明确功能定位,加强项目储备,扎实做好前期工作,招大商,引强商,选优商。

  (四)要把“突出特色,强化营销”作为推动红河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西双版纳之所以能给人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充分利用该州独特、丰富的少数民族和地域文化资源,把文化内涵和文化元素注入到旅游产业发展的全过程,渗透到吃住行游购娱的各环节,融入到城市建筑和接待服务之中。身处西双版纳,无论是城市街道两旁随处可见的大象、孔雀造型,还是高端酒店、精品客栈的内外装饰以及客服人员的着装服饰等等,无不是当地文化元素的外在体现,都能让人产生一种过目不忘的美感。

  作为红河州来讲,首先应持续深入挖掘我州特色文化,要围绕“梯田魂、古城韵、福地灵、异域情”乃至“溶洞奇”等主要元素,通过举办“建水孔子文化节”、“弥勒阿细跳月节”、“蒙自过桥米线节”、哈尼长街宴等节庆活动,擦亮我州“三千四百年”靓丽名片,扩大“云上梯田·梦想红河”旅游品牌影响力。其次,要继续加快全媒体合作营销进程,积极同央视等主流媒体、腾讯、携程旅游网、同程旅游网等新媒体加强合作。同时,要引导发挥好微博、微信、手机APP等新技术、新媒体在旅游宣传中的作用,通过影视植入、电子杂志植入等方式增强宣传效果。第三,应进一步创新营销手段,实施精准营销。通过积极推进政企合作营销和区域旅游协作,强化对主要客源目标市场的营销,主动对接集团消费市场,打造富有特色的知名品牌、旅游片区和精品线路,增强促销效果,吸引各方游客。

  (五)要把“全域发展,富民强州”作为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目的所在

  今年4月召开的全省旅游产业发展推进大会上,省委提出要在全省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这是省委、省政府对全省旅游产业定位和认识的又一次突破。全域旅游具有“旅游景观全域优化、旅游服务全域配套、旅游治理全域覆盖、旅游产业全域联动、旅游成果全民共享”五个方面的特征。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就是要将一个区域整体作为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来建设和运作,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

  对我州来说,要推动全域旅游战略实施,首先应着力解决好红河旅游资源存在分散化、碎片化,各吹各打、各自为政的问题,学习借鉴西双版纳、大理、丽江等州市的经验,将州府所在地蒙自作为红河旅游集散中心、民族文化展示中心、旅游商品交易中心来谋篇布局,使其起到汇聚八方资源、联动周边县市的中心支撑点作用,辐射和带动全州旅游转型升级。其次,要以今年红河州建水县被列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推动和促进我州“五区一带”重点区域旅游率先发展,构建多元化、互补性、综合型全域旅游发展格局。第三,要着力推动旅游与其他产业的共融共促。重点要按照城市围绕旅游景点开发,景点依托城市发展,景区融入城市,城市建成景区的建设理念,积极探索城市建设与旅游发展功能互补、互为支撑的新模式。同时,要推广、复制我州石屏县龙韵养生谷集生态旅游观光、休闲康体养生为一体的经验和模式,把旅游开发与发展特色农业相结合,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和体验农业,加快开发特色农业旅游产品,在实现旅游强州的同时,实现旅游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相关阅读:

您是第41076446位访问者
COPYRIGHT 2017 www.hhrd.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红河州蒙自市 邮编:661100 电话:0873-3720408 滇ICP备11002010号

滇公网安备 53250302000185号